合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鋼鐵,是現代社會最廣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大至房屋建築、小至餐具刀子,都可能會使用到鋼材,為了滿足各種不同使用目的,通常鋼廠在生產大塊鋼料時,可能會加入不同成份的合金金屬,例如:鎂、鉻…等,讓鋼材有不一樣的表現特性,再用鋸床切割成小的鋼材,以方便加工應用。
由此來看,在鋼鐵應用中,鋸床可說是靈魂機械設備,如果沒有它將大鋼料切割成小鋼材,那麼鋼的應用勢必會困難許多,而成軍35年、年銷售超過2千台鋸床的合濟工業,則是台灣最大、全球前3大的鋸床製造商,其自創的EVERISING品牌,不僅行銷至全球80多個國家地區,更是美、日等知名國際金屬鋸床大廠指定的ODM廠商。
「植基於技術力的產品創新,與對品質的堅持,是合濟能夠在全球機械市場上打響名號的關鍵,」合濟工業副總經理陳建宗充滿自信地說。由於創辦人為機械背景出身,對於創新開發有著異於常人的熱情,當產品出現難以預料的問題時,合濟工業都會努力去修正直到客戶滿意為止,這份堅持不只讓合濟產品常有領先業界的創新設計,更在成軍3年內累積了豐厚的技術能力,之後的幾十年,則憑藉著顧客至上的售後服務,穩紮穩打地站上全球前三大鋸床品牌的寶座。
合濟工業副總經理陳建宗認為,植基於技術力的產品創新,與對品質的堅持,是合濟能夠在全球機械市場上打響名號,順利站上全球前三大鋸床品牌寶座的關鍵。
@:不斷追求產品創新 從機台本身到切割方式自動化
不過,合濟工業並沒有因為這樣的成績而自滿,深植於骨子裡的創新DNA,讓合濟不斷地挑戰自我,近年來更結合大數據、雲端、物聯網等IT技術,試圖再次巔覆鉅床的傳統樣貌。
陳建宗進一步解釋,早期合濟工業將創新方向聚焦在機械本身,像是:提昇鋸條的能力和品質、提高鉅床效率等,近年來則放在切割方式,思考如何用自動化且智慧化的方式,協助客戶根據鋼材屬性選擇最適合的切割方式。
如同前述所提,各家鋼廠的鋼材特性皆不相同,粗估目前全球至少有超過10萬種金屬材質,材質不同,鋸床的切割參數也必須跟著調整,包括運作速度、刀具齒數…等,才能讓鋸床的工作效率最佳化。
目前全球至少有超過10萬種金屬材質,材質不同,鋸床的切割參數也必須跟著調整,包括運作速度、刀具齒數…等,才能讓鋸床的工作效率最佳化。
而這對合濟工業的下游客戶來說其實相當困擾,客戶在進行鋸切工作時,常會遇到鋸切參數建議數據受限的問題,尤其面對不同鋼材時,往往不清楚該如何設定參數,才能讓鋼材的鋸切效率最佳化,此外,鋸切設備長年在執行振動與高溫的工作,若是平時沒有細心維護可能會導致設備突然停工,造成客戶必須承擔產能停滯的損失風險。
為了協助客戶克服長久以來的鋸床使用問題,合濟工業透過大量的資料搜集,加上過往所累積的豐富鋸切經驗,一起轉化為獨家專利技術鋸切材質資料庫,不只成功地將原本龐雜的資料歸納整合為實用資訊,也讓客戶在鋸切時有了判斷與決策的依據。
陳建宗指出,最初的作法是印成紙本文件,提供給客戶在鋸切前去查詢,但紙本文件搜尋不容易、且資料容納量有限,只能記載約100~200種鋸切參數,之後又建立DIKW平台(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網路平台切削資料庫,雖然方便搜尋,且擴大鋸切參數種類至5萬多種,但沒有連動機台設備,只能人工手動操作,對客戶來說其實不是那麼方便。
@:因應工業4.0製造趨勢 踏上智慧機械轉型之路
考量到客戶的作業方便性,以及未來工業4.0製造趨勢,合濟工業決定啟動智慧機械轉型計劃,讓機械設備能夠連動鋸切材質資料庫,就好像在鋸床內安裝一顆智慧大腦般,可以自行判斷金屬材質並調整相關的參數設定,此外,鋸床還會將運作狀況如:稼動率、產量、運作時數、刀具狀況…等資訊,上傳至合濟工業雲端客戶服務平台,方便客戶即時掌握機台狀況、提高生產管理效率,進而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目的,更順利地踏上工業4.0之路。
合濟工業領先業界推出智慧帶鋸機,不只可以連動鋸切材質資料庫,自行判斷金屬材質並調整相關的參數設定,還會將運作狀況上傳至雲端平台,方便客戶即時掌握機台狀況。
然而,鋸床屬於傳統機械設備,要結合網路資料庫、雲端等ICT資通訊技術談何容易,於是合濟工業積極爭取經濟部工業局「106年度製造業價值鏈資訊應用創新服務輔導計畫」的支持,在計劃推動辦公室(由資策會負責執行)的協助與資服廠商采威國際的輔導下,成功地打造智能化I TECH SAW鋸床操作系統與雲端客戶服務平台。
在長達2年的建置過程中,最令陳建宗印象深刻的就是,能夠吸收到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建議。他表示,很多人都認為智慧機械就是要連網、在機械設備上加裝一堆感測器,但合濟工業卻不是這麼想,在合濟的看法中,智慧機械不需要太多感測器,重點是能不能把客戶需要的管理資訊提取出來,而資策會、計劃審查委員與采威國際,在面對這樣與眾不同的看法時,不但給予尊重,還提供了很多實用且專業的建議,協助合濟工業將知識和經驗系統化,並持續地修正系統,讓系統能夠更貼近客戶使用需求。
在經濟部工業局「106年度製造業價值鏈資訊應用創新服務輔導計畫」的支持下,合濟工業藉由計劃推動辦公室(由資策會負責執行)的協助與資服廠商采威國際的輔導,成功地打造智能化I TECH SAW鋸床操作系統與雲端客戶服務平台。
@:智慧化+自動化 透過IT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陳建宗認為,對下游客戶來說,合濟工業智慧帶鋸機最大的幫助,不只在於切割參數的自動化調整,還包括生產管理透明化。畢竟管理者不可能24小時待在工廠,透過合濟工業雲端客戶服務平台,就能清楚掌握生產線實際作業狀況。
舉例來說,某一種鋼材可能需要30分鐘才能完成切割作業,這意味著作業員每30分鐘就要去更換鋼材,但有時作業員可能忙於其他事務,就先調慢切割速度,讓鋸床要花1.5-2個小時才能切割完一份鋼材,之後再把切割速度調快,以符合正常的產量標準,也就是一班8小時要切割完16份鋼材,管理者若單看產量,根本無法察覺實際運作狀況,且這種時快時慢的切割速度,很容易造成機台和材料的受損,導致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如今透過合濟工業雲端平台就能即時監控機台狀況,確保廠內作業標準化、一致化。
陳建宗也透過,自從領先同業推出智能化帶鋸機、智能化I TECH SAW鋸床操作系統與雲端客戶服務平台後,不只大幅提升機台的可信度和穩定度,也同時拉高了競爭門檻,反應在營收和獲利上皆帶來超乎預期的成長,甚至還有很多客戶反應希望合濟工業在圓鋸機上也能有相同的智能化設計。
未來,合濟工業將持續深化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將雲端服務平台所累積的各式機台資料與生產歷程,結合DIKW鋸切材質資料庫進行模型分析,除了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鋸切參數預測服務,也為合濟在改良機台性能設計上能有更多參考依據,讓合濟工業可以由設備商轉換為具專業技術服務的提供者,進一步提升整體品牌形象及全球競爭力。